文獻探討10-介面架構設計

介面架構設計

先前研究曾指出(Shin, Schallert, & Savenye, 1994;張文德,2017),最常 被應用的介面設計形式之拓蹼結構。有關拓蹼結構是指資訊結構(information architecture),並非是系統介面(interface)的瀏覽形式。

過去多數研究皆將此二者混用的原因,主要因在過往圖形使用者介面(Graphic User Interface,簡稱 GUI)尚 未普及的網路時代,超連結(hyperlink)作為資訊搜尋(information retrieval)的主 要方式而造成的錯誤觀念。

Dillon1994)與 Korthauer Koubek1994)針對超 媒體資訊舉出有三種形式:既有性架構(inherent structure)、外顯性架構(explicit structure),內在性架構(internal structure)。

定義上本質架構是比較接近拓蹼結構 Hammond & Allinson, 1989)。

為避免使用者可能產生瀏覽(browsing)上的方向 感迷失現象(feeling of disorientation),而以圖形使用者介面(GUI)重現的導覽(navigation)結構(Trigg & Suchman, 1989),以嘗試減輕使用者在瀏覽上的心智負荷。


擴增實境使用者操作介面研究—以銀髮族 3D 試戴系統為例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文獻探討5-修正式德菲法

文獻探討9-介面設計原則

文獻探討13-介面隱喻(Interface metaphor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