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 躍身計畫 Ⅱ > 如何設計一個好的實驗與測量工具
💭實驗設計的目的 ( 以科技化教學為例 )
☻新的教學策略對學生之助益 ☻比較不同策略在學習條件下的效果☻分析影響學生學習成果的原因
💥注意💥
✔ 活動的時間是否足夠 (至少兩小時) ?
✔ 前後測及問卷的時間是否足夠 ?
↳ 前測 + 問卷 > 4 0 分
↳ 後測 + 問卷 > 6 0 分
✔ 問卷的計分方式是否一致 (都是5點量表) ?
⧭前提
❶ 已有新的教學策略 or 系統
❷ 確定應用的科目 or 對象
❸ 獲得授課教師的支持
❹ 明確的教學目標
➤量化分析為主,質性分析為輔
➤導入數位科技
➤實驗組 V.S 控制組 . V.S 控制組 . 3~8 個星期的比較
➤規劃前、後測、問卷、量表
➤視狀況進行深度訪談
🔔以上需注意🔔
■ NO 由前後測成績的比較下結論 (沒有控制組)
■ NO 學習後學生都很滿意 (只有後測或後問卷)
■ 只要有學習就可能會有進步,不一定是這個方法造成的
■ 說不定學生本來就那個科目就很滿意
■ 變因太多 (or控制組太弱)
⧭前後測設計
證明學習效果 ⇗ 前測 : 比較兩組的先備知識
⇘ 後測 : 比較兩組在活動中的學習成效
⧭實施方式 (問卷分析)
➝前後卷是一樣的內容➝比較動機、態度的改變
➝ (分組用) 通常只有前問卷 (學習風格、認知風格)
➝ (活動觀感) 通常只有後問卷 (認知負荷、滿意度調查)
⧭問卷來源
①自編 ➧ 專家協助修改 (專家效度-為何專家具有足夠資格)
需分"面向"設計,計算信度值 (Cronbach's α)
②使用或改編現有問卷 ➧ 要說明問卷的來源 (引用)
➧ 最好透過信箱徵求原作者之同意
➧ 有些量表需購買
⧭問卷選擇
⇒與介入的教學策略之關係 ?
⇒為何要測驗此問卷內容 ?
Ex : 提問策略 ➝批判思考傾向
遊戲式學習 ➝學習動機
● 概念圖 ? 製作電子書 ? 同儕互評 ?
★五點量表 (Likert Scale)
學習態度
學習動機
學習模式系統滿意度

學習系統認知有用性

學習系統認知易用性

★七點量表 (Likert Scale)
心智負荷(Mental Load)- 教材難度
1. 這個活動中的學習內容對我而言是困難的。
2. 我花了很大的心力,才能回答這個學習活動中的問題。
3. 回答這個活動中的問題令人感到非常累 。
4. 回答這個活動中的問題令我感到非常挫折 。
5. 我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回答活動中的問題。
心智努力(mental efforts)- 教材呈現的格式及解說方式
1. 在這個學習活動中,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讓我在閱讀及理解方面比較吃力。
2. 我必須投入很大的心力來整理這個學習活動中獲得的資訊 。
3. 學習過程的教學內容的呈現格式或解說方式,讓我很難把所學 到的知識連貫在一起。
💭測量工具
⧭ t-test
💥SPSS結果不可直接貼到論文!! ⇓
✔ t-test表格範例 ⇓
☻探討兩組織平均數差異、兩組間之比較
☻同一組實驗前後的比較
↦ 應包括平均數 (Mean)、標準差 (S.D)、樣本數目 (N)
↦ 盡量以整合的表格呈現
↦ t 永遠是小寫斜體
↦ 小數點都取到第二位,四捨五入
⧭ ANCOVA (analysis of covariance)
☻通常用來排除前測的差距,以更精準地分析兩組 or 兩組以上後測是否有顯著差異
☻具有 3 個基本假設
↳ 常態性 - 是否符合常態分配。
↳ 獨立性 - 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或再測信度 α 值,最好再0.8以上。
↳ 變異數同性質 - 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(homogeneity of with-in regression)
需無顯著差異。
⇂ ANCOVA範例-排除前測差異的 後測成績(2組) ⇃
⇂ ANCOVA範例-排除前測差異的 後測成績(3組) ⇃
★學習風格 (描述學生在教學情境中如何學習)
➝在訊息處理過程中,學習者有其感覺偏好、資訊編組及記憶保留方面的特殊屬性。
行動 (Active) 親自操作、合作學習
思考 (Reflective) 反覆思考、單獨工作
感官 (Sensing) 經過觀察、感受去蒐集資料
直覺 (Intuitive) 憑感覺學習
視覺 (Visual) 適合透過圖書 / 表格、曲線圖、實地等示範之學習方式
言語 (Verbal) 適合書寫or 言語述說
循序 (Sequential) 線性思考,聚斂式的思考與分析
綜合 (Global) 跳躍式思考,寬廣的創造力
☻學習風格量表 ((Index of Learning Styles: ILS)
■ ILS問卷也稱"所羅門學習風格問卷"
■ 問卷共44題 (2選1 - (a) (b) ),題目依序四個向度八種類型
得分多少決定答題者是此面向之哪一風格。
➝ 獨立思考 ➝ 覺知外在事物敏銳
➝ 情緒管理強 ➝ 易衝動
➝ 重視內在動機 ➝ 需外在動機的鼓勵
➝ 自主學習能力高 ➝ 自主學習能力弱
⇑⇑⇑測量工具 : 團體藏圖測驗GEFT ( Group Embedded Figures Test )
★場地獨立型學習者 ( 分析方式 ) 場地依賴型學習者 ( 習慣方式 )
➝ 不受人與環境影響 ➝ 易受外在影響➝ 獨立思考 ➝ 覺知外在事物敏銳
➝ 情緒管理強 ➝ 易衝動
➝ 重視內在動機 ➝ 需外在動機的鼓勵
➝ 自主學習能力高 ➝ 自主學習能力弱
⇑⇑⇑測量工具 : 團體藏圖測驗GEFT ( Group Embedded Figures Test )
留言
張貼留言